第(2/3)页 但凡事都没有那么绝对的。 想想唐朝时候,秦王李世民不也在玄武门外杀兄弑弟囚父,然后当了皇帝吗? 谁知道这辽王朱启会不会学唐朝的李世民呢?这点谁都不清楚的呀! 话题有点扯远了,朱元璋那边很快就把赏赐颁布下来了。 除了参与战斗的那些将军们之外,获得最大好处的就是辽王朱启了,不仅把那俘虏的8000北元士兵,交给辽王殿下亲自处理。 而且还从中原选拔工匠送去辽阳,以及扩充了辽王殿下身边的护卫军队。 这所谓的护卫军队,其实就是独立于卫所制度之外,只受王爷控制的私人部队。 这也是八大赛王在明朝初年那么厉害的原因所在。 每个王爷身边基本上都有两三万的私人部队,而这部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,拉出去打仗一点都不怂北元那边的人。 像宁王朱权身边的就是朵颜三卫,而朱棣打天下的时候也是从宁王朱权那边借来朵颜三卫打天下的。 朱启自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禁卫军部队,毕竟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盖学校安置流民,还有收学生搞科研教材,哪有时间去搞战斗方面的事情? 他也根本就不打算在军事方面发展什么太多的力量。 以后别人当了皇帝,还能够容得下自己这个军权在握的王爷吗? 所以朱启,这是未雨绸缪,先把自己的实力压的越低越好,反正有朝廷给自己兜底呢。 这里也有味府的军队来对抗北元那边的士兵,自己只要发展好经济实力和民生,别让百姓过苦日子也就行了,至于其他的,朱启,可从来都没有去多想。 但他没有多想,朱元璋却特意把他的近卫军团数量,给提升了两万人。 现在光是辽王朱启自己一个王爷,就可以在辽东拉起四万人的队伍,而且这还是合法的,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认同的。 即便以后,朱标继承了皇位,他还能够把老子的决定给推翻吗?去对付自己的三弟吗。 这样一干的话,天下百姓会怎么说呢,那些读者儒家经典的,大臣们又会怎么说呢? 所以这先河是肯定不能开的,如果把这扩张亲卫的先河给打开了,那对于朱标继承皇位之后的麻烦,可是非常大的了。 所以朱元璋其他的嗓子大臣们都并不反对,唯独就对扩张辽王府卫兵的事情,那些大臣们可是拼了命的反对。 那折子就跟雪花片一样落到朱元璋的桌前,不仅如此,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之上直接撞墙一命,逼迫朱元璋收回成命,朱元璋气的也是不行。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,何曾对大臣们低过头,又何曾害怕过这些大臣们。 所以对于这些大臣们的所作所为,朱元璋根本就不理不睬,而对于那些过分的人,直接在朝堂上拉出去廷杖。 朱元璋可是一点也不手软的,那几天打的是哀嚎遍野,不过赶上前跟朱元璋顶撞的朝臣,现在也不是很多了。 最后这圣旨还是下达了下来,给辽王朱启的赏赐,那是一点也没有少的,而朱启接到这份圣旨之后,那是头皮瞬间就发麻,一个头有两个大了。 这下自己可万万解释不清楚了,就算自己不去扩张卫兵,你说出去,谁相信呢? 自己手底下有四万军队,而且还是合法的皇帝允许的。 到时候新皇帝一登基,第一个要解决的,怕不就是自己这个位高权重军队也多的辽王哦。 不过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,总不能马不停蹄的赶回应天府,求着朱元璋收回成命吧。 先不说他现在压根就离开不了辽东,没有朱元璋的命令,私自离开那就是造反没啥差别。 就算是回去了,跟朱元璋说起此事,恐怕自己的老爹也不会收回成命的。 反倒会训斥自己和那些儒生们一般迂腐,自己朱家人带点兵,怎么了? 可不就是要帮你大哥,帮大明守卫边疆吗? 连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语气,朱启都在脑海里想出来了得了,那现在也没其他的办法,只能逆来顺受了。 好在王保保那边已经退兵了,朱启也不用担心,继续和他发生什么冲突,说实话现在朱启也不担心打败仗了。 有张玉在自己身边,朱启感觉自己百战百胜。 这张玉也确实能力太强了,居然把王保保的所有想法,都提前预知的一清二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