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技术干部们的命运-《历史遗忘的角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二章    技术干部们的命运

    宋文帝刘义隆上台后,正值北方北魏与赫连勃勃的大夏、柔然连年交战。刘义隆认为有机可乘,便遣使去找魏太武帝拓跋焘,提了一个要求。

    归还占去的河南、山东各地。

    领土还有开口要来的?拓跋焘当然连理都不理。

    谈判谈不来,只好抢了。

    430年,宋文帝刘义隆命大将到彦之为帅,率军北伐。因刘义隆的年号为元嘉,故此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,

    到彦之率军5万由水路进军山东。当时北魏军主力正在北方作战,河南各地兵少,为避免两线作战,北魏主动放弃了南部的一些土地,宋军一直推进到黄河南岸,兵锋所指已达潼关。

    到彦之认为北魏无力双线作战,便在黄河南岸2000余里的长的防线上,把全军摆成一字长蛇阵守卫收复的土地。

    行军打仗,最怕想当然。到了隆冬季节,黄河冰封,北魏骑兵突然趁机渡过黄河。宋军因防线拉的过长,兵力过于分散,被北魏像捅窗户纸一样连连捅破,洛阳、虎牢数城陷落。到彦之灰灰然率军南逃。

    忠心,不代表能力强,要不然刘峙、胡宗南、汤恩伯早就位列世界名将名录了。宋文帝刘义隆闻听心腹名将到彦之战败,气、急、无可奈何,这时,他才又想到了他的著名技术干部。

    名将檀道济,再次被当驴一样拉了出来,获封为都督征讨诸军事,率军北援。

    檀道济率军一路北进,与北魏军连战30余场,胜多败少,一直攻到历城(济南)。这30余仗,打得北魏心惊胆战,檀道济威名暴于大江南北,北魏军谈檀色变。

    但大军攻到济南时,也成强弩之末,战线已逐渐拉长,后勤供给成了问题。北魏将领叔孙建趁机率骑兵截断了宋军的粮道,并将宋军粮草付之一炬。

    檀道济军粮草殆尽,此时又听说滑台已失守,果断决定撤退。北魏军趁势追击,路上俘虏了几个宋军士兵,得知檀道济军困境,更是加快了追击速度。

    最快的追兵,已与檀道济大军相隔不远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北魏前锋勘察部队暗中接近宋军军营,以窥探虚实。但见宋军大营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,一片喧闹。

    定睛一看,只见宋军主帅檀道济亲自带领一大队士兵在称粮食,用升、斗等计量工具往麻袋里装,然后用筹码称重计数,并大声喊着每袋的数量,一晚上没停。

    天亮时,宋营里粮食袋已是堆积如山,侦察兵连忙回去禀报。北魏追兵以为宋军投降的士兵是卧底,全部砍头,他们此时已摸不清宋营虚实,不敢贸然出击。

    随着追兵越集越多,追兵们开始酝酿组团攻击。但突见檀道济大军开始拔营南走,中军帐中驶出一辆马车,一白衣中年男士气定神闲,端坐其上,正是檀道济本人。

    再仔细观察,宋军全军披挂整齐,大摇大摆的慢慢往南走。

    一旦被打怕了,行动上也就畏手畏脚了,一如雪山上面对血刀老祖的花铁干。北魏军素来忌惮檀道济,现在又不知他搞什么花样,担心有诈,遂放弃了追击。

    檀道济在搞什么名堂?无他,忽悠尔。

    夜晚装进粮袋的有粮食,但绝大部分是沙子(唱筹量沙)。白衣马车之计,不过是利用魏军对其心存忌惮的心理,故弄玄虚好撤退而已。

    此战,檀道济虽没有攻下河南,但与魏军连战30余场,胜多败少,并在粮草短缺的情况下全军突魏军重围而还,一如昌黎大战中的冉闵、斜谷之战中的赵子龙,败中全身而退,相当于摸了把“革命”的牌却打了个三科,威名益盛。

    “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”。元嘉北伐,还是以刘宋的完败而告终。当时北魏是南北双线作战,尚能完胜宋军,可见南北方的力量差距。此后,南北方边境保持了近20年的平静。

    这20年的平静,黎民得利,却换来了一代名将檀道济的兔死狗烹。

    檀道济立功数朝,进位司空,其余持节、都督、常侍、刺史等官位一概保留,镇守寻阳。其左右心腹薛彤、高进之都是百战名将,世人称之为关羽、张飞。

    檀道济的几个儿子也很争气,文武兼备,一时间要把女儿嫁给檀家做儿媳妇的官员,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但有个人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

    江湛,原是宋文帝刘义隆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手下的一名主簿,也就是高级幕僚。刘义康在刘义隆继位后几乎总揽了全部朝政大权,是当时刘宋王朝的二把手,一时间围在其身边的高官如云。

    作为刘义康的高级幕僚,江湛是刘义康的心腹,在别人纷纷向刘义康身边靠时,江湛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出乎意料的举动---主动要求去武陵去做一名小官。

    刘义康起初不答应,但在江湛的一再请求下,只得答应,但从此也把他排除出心腹集团。
    第(1/3)页